辽宁足球队员都去哪了?
要说近30年来中国足球发展史,不得不提及的球队,除“红色狂飙”万达甲A红(现上海上港前身)外,自然还有“黄色闪电”辽足金。作为继大连万达后第二支以城市名冠名的球会,辽宁足球俱乐部见证了中国职业足球从初生到辉煌,再到逐渐萧条而艰难转型的发展脉络。然而从2015年底宣布解散开始,这支球队中绝大多数球员与工作人员的去向成为谜底。一年过后,当初那支球队中绝大多数人仍未与任何一家俱乐部重新签约,他们被中国职业足坛所遗忘。
在辽足解散后,众多老辽足人选择了退役。前辽足队长肇俊哲以及他的高中队友、守门员张鹭等人退役转型当起了教练;前辽足主力门将张永海曾有机会回到家乡球队效力出任北京人和守门员教练,无奈因球队动荡较大只得放弃了这个机会,现在赋闲在家。张永海坦言,自己从辽足离开后,确实有不少朋友为他介绍过一些工作机会,但要么是性质类似,要么是工资不高,都不符合张永海的就业需求。
和张永海一样,其他大多数曾经效力过辽足的老将也都面临着找工作难的尴尬境遇。作为1998年辽足夺得甲A最佳新人,王刚2015年底在辽足解散后选择退役。王刚告诉记者,其实他并非2015年底退役,因为那时一直有在海外淘金的机会等待着他。一年过后,这份报价才真正落实,他才告别绿茵场。在辽足解散时,王刚拒绝了老队长肇俊哲组建新辽足的号召。当时王刚就坦然表示:自己已经37岁,很难为一支全新组建的球队继续贡献力量。一年过去,王刚曾多次想过自己复出,但苦于国内足坛大环境限制,“37+”复出无门,“所以我选择了彻底退役”。
在退役之后,寻找一份新工作同样令王刚头痛,“虽然不少人在帮我在国内找,但很多机会都跟自己想象的差的太远。干个体的话毕竟不是自己擅长干的,收入也不一定多。”当记者问到选择海外发展是否会更好时,王刚表示海外的确有空间,也确实有经纪人接洽,毕竟日本、韩国和泰国等不少国家队也有37、8岁的队员在踢,但在海外发展最大的障碍是需要参加亚足联组织的“外国人”考试。王刚告诉记者,“不是没想过,去年下半年就有机会了,但是一听说还需要过亚足联组织的语言考试,就觉得放弃了。毕竟我已经37多了,而且也不是什么当打之年,真的从头开始学一门语言并参加这么难的考试,确实有点玩不转。”
王刚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能当一名教练,“现在退役了,还是希望能够在足球圈继续待着,毕竟这么多年的感情不容易说结束就结束。现在我最大的希望是当教练,但国内足坛现在这个环境也没法去,所以我现在就希望去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大陆足坛接受专业的教练员培训,拿到执教资格后,再回国从事青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