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什么人玩乒乓球?
我打球的时候,一个场子通常只有两对打球的,一对打两个小时可能也就三对人上场,这个概率还跟周末、节假日和工作日有关系,在工作日通常就一两对打两个多小时,周末三四对,节假日五六对吧。 这个数量在羽毛球场上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场地满场飞舞,人头窜动。 原因也很简单,羽毛球场地相对紧凑,对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有块空旷的地方就能打;而乒乓球则对场地要求较为苛刻,不是普通老百姓能随便找到合适的场地打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羽毛球可以低打,就是在网前吊球、勾对角线、杀上网,这些都是不需要什么球速和高弹跳的,所以只要有点基础的都能打出好球,这样能激发打球的人的积极性,谁都能打能打,自然上场的人就多。而且羽毛球是对抗性体育运动,有进攻有防守,能跑能跳能接球,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年龄大点或者体重大的就不太适合这个运动了(不是绝对哦)。
第二,羽毛球场地比较宽敞,一个场地能同时打两三对没有问题。就算有人站网前不动,有人站在中间不动,两边也能各打一两个来回。所以打羽毛球基本上不用等太久,一般都是轮着来的,不像打乒乓球那么需要耐心。
第三,羽毛球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项目,普及程度非常高,哪怕你完全不会打,也有办法让你快速上手,会打的人多也便于交流。(这也是我认为羽毛球比乒乓球更容易学习的原因之一。虽然我觉得乒乓球容易学,但我还是觉得羽毛球更容易普及,因为打羽毛球是不需要什么器械的,有个空地就可以打了,而打乒乓球却需要两块地盘且还要有一套拍子和几个球才行呀,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难操作。)
我是很喜欢打乒乓球的,不过由于工作的关系,能约上一起打的时间非常少,因此也减少了打乒乓球的次数。但打乒乓球对于我来说却是百试百灵的减压神器,当我压力大的时候我会去打一会乒乓球,在挥拍出球的过程中把压力都释放出来。
首先是门槛高低的问题。所谓门槛高低指的不是学会的难度,而是达到同一起跑线,即与别人对抗性玩耍的难度。乒乓球之所以看似简单,玩的人却少,就是因为入门简单,达到同一起跑线实在太难了。如果你去任何一家体育用品商店,都会发现卖乒乓球拍的区域有3/4以上都是入门级球拍。而同为主打入门级产品的羽毛球,入门级球拍也只占1/4-1/3。也就是说羽毛球即便入门简单,买个球拍也只要二三十块钱,但真正入门还是很轻松的。而100元以下的球拍,最多也就只比入门级高一点点。
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项目。排球和篮球,虽然看似很难,但其实基本都能很快上手,真正难的是场地。篮球场地价格不便宜,所以就算会打的人很多,真正有时间有场地去玩的人比例还是很低。排球虽然场地并不贵,但网子确实有点麻烦。这两个项目在所有运动中普及率排在倒数位置。足球虽然没有这些限制,但对抗的天然特性还是给它的发展加了一层制约。
综合下来,普及率排在前三的是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高尔夫虽然贵,但普及率并不低)。羽毛球普及率最高,因为场地价格低,对抗小,上手简单,基本上有二三十元的球拍和羽毛球就能玩了。乒乓球门槛比羽毛球高,因为首先得有靠谱的球台,这价格少说也得一两百,而且基本用不了多久就必须买新手拍,再加上正胶,生胶等一些入门级专用橡胶,这一大套下来就得大几百。而能达到入门级对抗度(即能在保证不跑板的前提下打出简单对拉),起码也得一年起步。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达到所谓的横板水平,横板水平起步至少也得三千。真正有水平的人,光胶皮就能去个大几千。
普及率第三的应该是网球。由于天然拥有对抗性和贵族气质,因此从起步就要比羽毛球和乒乓球贵(但也不贵,大几十就能买个球和拍子,加上网球场一般在学校也有,起步并不难,真正难的是真正达到简单对拉水平需要长时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