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能带来多少收益?
2014年巴西世界杯,国际足联共支付给当地组委会9.6亿美元(含门票及其他相关收入);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国际足联支付当地组委会25亿美元(含门票及其他相关收入)。 而两届杯赛总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安保、交通、转播权等共计达27亿美元。 据估计,中国观众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本届比赛的人数达到3亿之多,而现场观赛的球迷则超过900万。
如此庞大的围观群众,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自然不可估量——酒店住宿、机票、餐饮以及周边消费势必会有所增长。不过相对于巴西俄罗斯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第一,所以在消费水平上能否产生像巴西那样的爆炸式增长还很难说。 但不管如何,一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的足球赛事能给主办国带来怎样的经济和民生上的效益,恐怕是很难以预计的。
当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足球水平不高,球迷人数却绝对庞大的国家来说,办好一届世界杯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从申办到落地,中间所出现的种种失误和笑料足以拍成一部纪录片了。 但即使如此,在2002年的日韩世界杯上,我们依然看到有着相当多的国产球员们在球场上的身影。而这对于十几年前刚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中国来说,其意义远大于足球本身。
20年前,南美球员开始登陆欧洲并引领世界足坛的新潮流;20年后,当足球第一次落户亚洲时,曾经引领潮流的南美球员却在历史的舞台上悄然落幕。 当贝利、马拉多纳这些传奇巨星遥不可及的时候,小野伸二、中田英寿、朴智星这些曾经在欧洲闯荡过的亚洲球员成了无数少年心中新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