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为什么不投中投?

费翊馨费翊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投这个战术的流行,是在NBA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正是带领马刺取得5冠的波波维奇,而执行者,就是他的爱将蒂姆-邓肯。邓肯的中投堪称一代无解,以至于他的内线技术,被称之为梦魇级别。那时候,内线的移动速度以及对抗力量,都属于天花板级别,而外线球员的个人进攻技巧也普遍提升,三分线外的出手质量也大幅增加。

将进攻选择集中在离篮筐最近区域的可能性很低,而一味在外线飙打铁三分也是不明智的,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中投。既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又兼顾一定的效率,中投就流行起来了,也造就了诺维茨基、布兰登-詹宁斯、甜瓜、卡特等诸多以中投闻名的人物。但这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中投,也叫做16-23英尺的两分球,在NBA的流行只是一小段时间,现在已经成为了“低效率的得分方式”。根据数据专家Justin Kubatko的数据统计,上个赛季联盟所有球员的2分球命中率为50.4%,而中投(16-23英尺距离)的命中率只有38.7%,在所有区域的出手效率中位列最低——甚至低于在23英尺以上的两分球(命中率为39.8%)。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点说,只要中投不比联盟顶级射手投三分准,就证明了这项技术的缺陷性。

中投这项技术,之所以在新世纪以来被很多教练推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打法节奏缓慢、进攻回合少,中投在保证一定的得分效率下,能够很好地抑制对手的反击。但随着小球时代的开启,进攻节奏的加快,进攻回合的增加,出手次数的增多,中投的弊端便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了。从篮球发展最基本的角度来说,进攻效率有2个提升方向,一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得分能力,也就是出手次数,二是提高每一次出手的质量,也就是命中率。

在小球时代,每支球队都渴望高节奏进攻,希望用足够多的出手次数去赢得比赛,而中投无论是出手速度,还是质量上,都很难和2-3分的篮下进攻以及3分线外的远投相较。

在防守端,中投也不是一项难以被限制的技术,中距离投篮的出手时间是3、4秒,在篮球9秒的进攻时限内占据很长时间,这就很考验进攻者的传导球和转移球的能力,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中投大师身边都需要一位优秀的控卫。而且中距离投篮对于身高和臂展的要求也不高,也就是说它是一项容易被限制的技术。

举个例子便知,在2米12的戈贝尔面前,哪怕是最好的中投手,出手也会受到很大限制,而换作在3分线外,戈贝尔的威胁就会少很多。

从实战角度来说,像火箭这种小球体系的代表,其实并不需要把篮球打得极为复杂。在哈登、保罗甚至威少这种类型后卫身边,配置大量的射手就能够形成恐怖的进攻威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