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刀拍谁发明的?

国若蕊国若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早的是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就出现了一种类似现在的反胶颗粒套胶的填充物,当时是作为海绵海绵的补充,不是主流。但是后来因为海绵容易老化的问题,这种填充物渐渐成了市场的主角,这就是最早的颗粒套胶,也是现在各种海绵外加颗粒的发轫(海绵+套胶的时代) 随后就是欧洲,大概80年代的时候,德国开始流行一种海绵加上纤维丝的粘性套胶,这种套胶可以撕开再黏上,很有特色。同时代的法国则流行一种类似于今天729和狂飙的品牌——阿帕齐和泰柏,这种材质比较类似于现在的内能套胶。

接着是美国,90年代后开始普及套胶并且逐渐取代了海绵+胶水的传统打法,并且出现了Tension系列之类的商标,后来慢慢变成今天的亚斯明(yasmin),还有日本的大满贯等等品牌。 然后是中国,90年代起各种新名词比如“加碳”、“减碳”、“纳米”、“超纳米”等等开始铺天盖地而来,各类新技术不断涌现,从以前单纯的海绵+胶水发展到如今的海绵+钢丝+纤维+颗粒+胶带等等各种配置,甚至有了所谓的“球拍芯片”(其实就是检测球拍性能的仪器)。

谈春芳谈春芳优质答主

1971年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与美国运动员在混双比赛中有幸配对,他们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被尼克松盛赞为“历史性的、突破性的握手”,世乒赛成了“乒乓外交”的一个里程碑。随后的1972年世乒赛上,中日运动员也上演了一幕“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9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乒联……这些“大新闻”背后,是中国乒乓球的水平逐渐受到世界重视。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乒乓球的优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源于日本一个球员带来的怪拍--生胶的诞生,后来也被称为“蝴蝶革命”。这种胶皮能增加球的旋转变化和落点变化,甚至击球声音的变化也能迷惑对方,使对手不易击中球的甜点,而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是用正手反胶皮和生胶的组合。

为了应对“蝴蝶革命”,中国乒乓人开始探索研究使用生胶,1983年世乒赛,谢赛克和陈新华用特殊的生胶组合配合,一举获得男双冠军。后来,中国乒坛名将陈龙灿、王涛开始使用这种生胶配置,都获得了世锦赛男单冠军。

经过20世纪末一段休整期,进入21世纪,随着第26届奥运会上王楠和孔令辉包揽男女单打冠军,中国乒乓球开始重返巅峰。这一轮飞跃,与中国乒乓人在新世纪对“蝴蝶革命”进行的第二次反思和应对有关。“生胶、防弧胶皮的性能及打法在对抗性方面逊色于反胶皮,这是乒乓球打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凤林解释说。生胶威力不足的原因,恰恰在于没有充分发挥反胶的性能。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乒坛开始重新审视反胶皮性能,通过训练来提升反胶皮的威力。

这次探索,最直接的结果就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马琳第一次使用正手横打技术一举获得男单亚军。当时人们觉得这种技术“太不主流”。而经过数年探索,以王皓为代表的第二代正手横打技术日趋完美,取得了无数胜利,还“逼迫”对手开始模仿使用。这一“蝴蝶革命”的反思,让中国乒乓球重新焕发活力,以横扫千军的态势傲立球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