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跤冠军是谁?
2019年7月13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第49届世界锦标赛上,代表中国队参赛的内蒙古古典跤运动员孙亚楠不敌俄罗斯选手,获得男子57公斤级决赛亚军。 这是中国跤选手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中登上领奖台(之前成绩均为第四名),实现了历史突破。
本届世锦赛,共有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686名运动员参加,竞争十分激烈。在6天的比赛中,孙亚楠发挥出色,先后战胜日本、蒙古和美国选手,跻身决赛。在当天的决赛中,面对状态正佳、曾在去年亚锦赛中夺金的俄罗斯选手,孙亚楠充分发挥了敢打敢拼的精神,将对手摔得四处腾空,但终因体力不支,遗憾落败。
“虽然没能在此次比赛中夺冠,但我已经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孙亚楠说,“希望以后的比赛,能继续提高技术水平,弥补不足之处,把中国跤推向更高水平。”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着力推动武术、摔跤等项目走出去,积极申办和参加世界级体育赛事,不断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
古典式摔跤亦简称“古典跤”,希腊文为Paida。人类萌发摔跤活动是从“角力”(即古典式摔跤)开始的。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只有“角力”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只是没有女子参加。从第5届奥运会起才分为“古典式”和“自由式”两项。因此古典式摔跤有“老大哥”的称谓。它在技术和风格上突出表现了古希腊式的“力与美”的美学观点和道德风尚。
古典式摔跤技术特点:一是限制使用抓握对手的下肢和使用任何旋转动作;二是古典跤手不能用下肢积极主动进攻,即不能用下肢勾、搂、别等动作,而只用于协助上肢动作进行防守反攻;三是运动员上场不能戴护胸和护颈,以突出“力与美”的美学观点和道德风尚。
中国古典式摔跤水平在20世纪从70年代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着,70年代末期有9名选手曾夺取过10个世界冠军或亚洲、亚洲杯冠军,其中有69公斤级的盛泽田、82公斤级的王延仲、90公斤级的占旭刚、100公斤级的孙茂远,特别是盛泽田在1977~1981年间连续获得3届世界锦标赛冠军,被誉为“世界三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