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多的足球观众?

史昌兵史昌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08年奥运会,我记忆犹新,那时候住在奶奶家,每天清早起来就守着cctv5看比赛,第一天第一场和巴西的比赛我没看到(上班),随后几天的比赛我都看了,特别是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时候,比赛时间调整到了晚上19:30,那时候刚换了有线台,家里有了有线电视,以前都是去网吧看的。那天下午我就开始调电视的波段,晚上如期收看,我记得那时央视五台有个主持人叫马国锋,他解说时候的风格给我是很严肃的感觉(记得以前体育频道还没改版时,他是乒乓球篮球橄榄球排球等常规项目的解说,从来不见他在解说场上骂人的时候),但是这场比赛他特别的激动,一直在说“这踢的是足球吗”,后来才知道当时情况有多恶劣。

那场比赛我还保留着一个下载的视频(就是现在的爱奇艺或者优酷上能看到的,不过没有现在这么清晰),后来知道是胡志远的任意球直接进球,视频里也能看见黄健翔在镜头前跳起来的那一刻,真的特别振奋人心。 后面几天,每次比赛时候街上的人都比较少,大部分人都待在家里看电视,我记得那时候奶奶家没装宽带,我手机流量也不多,还是蹭邻居的网络看的。 直到半决赛的时候,网上已经全是“武磊受伤,中国队惨败”的新闻了,我当时还傻傻的以为武磊只是简单的腿部抽筋,肯定能打好决赛的,结果第二天醒来,满屏的都是“武磊骨折,中国队提前出局”的新闻。

那时候还在上学,对球队出不了什么力,只能默默的在心里诅咒那些假球迷,你们别嚣张,有一天我们会拿世界冠军的!! 对了,那次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进决赛,击败日本队夺得奥运会冠军,我特么也流着泪激动得一夜未眠。 再后来,2013年拜仁来北京热身,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现场6万多球迷,我作为工体的常客(经常去看各种演唱会,周杰伦王力宏林宥嘉等等)居然买不到票,后来是在黄牛那买的站票,进场后还因为人太多被警察劝退了一次,后来才进场的。

场内气氛热烈,球员列队迎接观众的场面很常见,替补上场时的热烈庆祝,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场比赛中途下雨,休息期间观众自发的举着雨伞形成了彩色的人浪。 最后时刻,大屏幕播放着北京球迷自制视频: “我们是爱的翅膀,我们看台上最棒。”

奚天杨奚天杨优质答主

1948年6月19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的北京队对东北队的足场比赛,观众达6万人,是建国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足球赛。那场6万人的观战纪录,即便是在如今遍布全国的绿茵场上,也依然让人感到羡慕无比。

如今的中超职业联赛上座率最好的是广州和北京,每场平均15000-20000人。国内的大学生足球比赛一般2000-3000人,中学足球比赛一般1000-1500人,小学足球比赛200-500人。大学生的人口基数有2500万,中学生人口基数有4000万,小学生7000万,加起来有1.35亿,但每年的观战人数加在一起不足100万。

一场有6万人观看的足球赛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按照平均每场比赛的票价30元计算,门票收入就能达到180万。即便按照20%的平均上座率计算,依然能够达到600场以上的全国中学和小学足球比赛的门票总和,这就足以证明如今中国足球运动的环境有多差了。

为什么足球观众会减少呢?这是因为足球运动在中国还处于发展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足球运动在中国还没有得到普及,人口基数很小,即便是比赛赢了,也依然会遭到绝大多数人的漠视。即便是中国足球队进入了世界杯,也依然不会改变大多数国人对足球的态度。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互联网大国,绝大多数人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电脑和手机观看转播,这也让如今的观众更倾向于坐在家里观战,去现场观看比赛的就更少了。

足球在中国不是一个强娱乐性的运动,而是大多数中国人为了消遣的运动。中国人天生就缺少一颗敢于冒险和挑战的心,更喜欢坐在家里思考。当他们习惯了这种思考的生活,就不会去花时间观看现场的足球比赛了。

中国是一个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国家,人们更喜欢遵循儒家所主张的“和为贵,不争为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之初性本善”的处世原则,而不是西方基督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生而自由”的思想。这种文化导致了中国人在运动场上缺乏拼搏和进取的精神,即便在赛场上输了,也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受到极大的刺激而去改变现实。这种文化也使得中国人在运动场上缺乏与强敌搏斗的勇气,即便是赢了,也不会让支持者兴奋很久,这就导致中国人支持足球运动的兴趣缺缺,看不看都无所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