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神是谁?

万俟德芸万俟德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高考历史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可能不是杨建宇,但来自山西省襄汾县的赵维纳肯定能算得上最牛的高中生之一了。 1980年,赵维纳以一门满分、其余科目全部接近满分的成绩成为临汾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四年后在山西考入北京大学的唯一一位学生就是朱青阳(《大航海》的作者)。

1976年的江苏苏州出现了两位同分的理科状元,一位是吴国盛(后来改名为吴岳峰),另一位就是徐孟南。这年江苏的高考试卷出现了一道罕见的难题,就是“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那道物理题,据说只有两个人做出来且都是满分!这两个满分的人就是吴国盛和徐孟南。 两人进入北大后,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关系很好。后来徐孟南去了美国学习,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就在那里工作。而吴国盛回国后成为了中央民族大学的一名教授,曾经担任过物理系主任。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跟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的那段传奇往事。

当年王选所在的实验室里有一台很重要的电路,需要定期校正,不然会有大问题。但因为王选的实验太关键,不能离开,而校正只能由吴国盛一个人来做,所以每次都是吴国盛独自一人在夜晚摸黑去做。有一次凌晨一点钟了,吴国盛做完所有校正后才回到宿舍就寝。刚躺下,他就听到上铺的王选在轻喊他的名字……原来王选因为太相信吴国盛的为人,担心他有麻烦或遇到危险,所以才在深夜喊醒他。 吴国盛和徐孟南的北大学生宿舍合影 北京大学的考试纪律是非常严格的。除了语文和数学之外,其他科目的试卷都是密封的,阅卷时每个老师只知道自己的阅卷范围,最后怎么判分,判多少,完全不知道。而且当时为了防止考生互相抄袭,每道题目的答案都要用两种不同文字写两份。

宋益红宋益红优质答主

孔子,人称“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在周代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对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总结了相应的理论,构成了其完备的自学理论,包括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认知、文化知识、技术训练等,为后人指明了求学问道的途径,如孔子所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国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至清朝光绪卅一年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儒家思想是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尊崇孔子成为不言而喻之事,孔子随之被赋予“中国考神”的尊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