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有哪里?
说起中国女排,老球迷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五连冠”,到2003年夺得世界杯冠军,再到2015年重新登上世界之巅——这支队伍充满了传奇色彩。 回顾历史,中国女排曾经历多次沉浮。1976年到1984年间,中国女排出征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等国际大赛,取得了“三连冠”的骄人成绩;但此后十年,中国在三大赛上毫无作为,乃至陷入低谷,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无缘晋级;21世纪初,中国女排卷土重来,在2003年和2004年的世界杯上再度夺冠,并在2005年世界杯和2011年欧锦赛中斩获银牌;2013年以后,中国女排开始重建,在朱婷等年轻队员的率领下,逐渐恢复竞争力。
进入新时代,以郎平为核心的教练组不断挖掘潜力,优化阵容,提高对抗强度,加强防守训练,使球队的攻防稳定性大幅提升。在2013年和2017年的大冠军杯上,中国队两次击败强敌美国队,夺得亚军,实现历史性突破;2014年至2016年间,中国女排先后在世俱杯、亚洲杯、大冠军杯和世锦赛上斩获一枚枚奖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连克强敌,时隔12年后重登奥运最高领奖台…… 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奋起,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成功复建,中国女排用汗水与血泪书写着永不言弃的故事。
如今的中国女排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正在积极培养新人,备战巴黎奥运会。我们相信,中国女排必将在未来的大赛上续写新的辉煌!
中国排球运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展的主要是男子排球。1951年北京和天津等几个城市开始组织女子排球活动。1953年全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女子排球比赛。
50年代中国排球运动员身体条件较差,技术上以扣球和快攻为主,拦网和强攻相对较差,形成独特的“移位进攻”战术打法。60年代随着身体素质的增强,技术也日益全面。1965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排球比赛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扣球和高大型强攻手以及由强、扣、副、二传和自由防守队员组成的全能阵容,排球技战术水平有了新的突破。70年代排球重点放在了以攻为主的基础上改善拦防。
中国女子排球在世界上素以技术全面,快速多变著称。1981年和1985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和智利举办的第三届和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两度夺魁。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和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又连续夺冠。1985年世界杯结束后,主力队员魏秋月,冯坤,张娜,杨昊,赵蕊芯 ,薛明 等退役,新老队员衔接不上,水平有所下降,在近10次重大国际比赛中仅获一次冠军。1995年郎平担任中国女排教练后,队伍成绩开始回升。郎平辞职后,先后由蔡斌,陈忠和接任女排教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20名,近两届奥运会获得第五名和铜牌。2004年和2014年在日本东京和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十届和第十三届世界女排大奖赛上,中国女排都获得第二名,2015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3:1战胜日本女排获得冠军,2016年在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以3:1再胜塞尔维亚女排获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