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样滑冰厉害吗?
2013年,北京,国家队练习室内冰场 这个赛季结束后,队里很多主力队员都选择了退役。 下面说的是女队的王诗玥/柳鑫宇。 他们两个是队友,也是一对花滑选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选手。实力强劲,但一直不温不火。几乎没人关注。
2017年,上海世锦赛,短节目表演后 这是他们的世锦赛简历: 2016年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第二名(只有他们两个参赛的国字号组合); 2017年世锦赛第六名; 2018年平昌冬奥会第四名。 这对组合在训练中刻苦努力,赛场上表现不错,成绩稳步提升。但在国内一直没有拿到过冠军,最多只拿过第二名,因为第一名一直是“千金”。即使是在他们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面对外国选手的时候,也常常被嘲笑,因为对手常常轻松击败他们。 “能上世锦赛了很棒!但是和强大的俄罗斯队、日本队相比,我们还是垃圾。”这是赛后王诗玥经常说的的一句话。
2019年,重庆,全国锦标赛夺冠 命运总是无常的。2019年,经历了换血和沉寂之后的中国花样滑冰队重新崛起,在女单、男单、女伴男伴项目中获得了三枚金牌。 而一直默默无闻,曾被调侃为“四大朽木”之一的女伴组合王诗玥/柳鑫宇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们打破了近三十年来中国队全国赛无冠的纪录,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2019年底,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设立的特别荣誉奖评选中,获得了最佳新人奖。 这对经历了太多低谷和嘲讽的选手,也许真的到了为自己正名的时刻了。
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于2017年12月5日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这是继中国雪橇、雪车和北欧两项等协会之后,又一冬季奥运项目成立全国性协会。
花样滑冰在中国起步晚,发展历经坎坷,但通过几代花滑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70年代中国选手第一次登上世界大赛的舞台到80、90年代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昊等选手频频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再到如今隋文静/韩聪夺得世锦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三对花滑世界冠军,中国选手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中国花滑事业的发展史。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中国选手也屡有出色表现,申雪/赵宏博勇夺温哥华冬奥会金牌,实现了中国花滑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两对中国双人滑组合隋文静/韩聪、于小雨/张昊在平昌冬奥会分获金牌和铜牌,为中国双人滑捍卫了荣誉。
与双人滑相比,中国在其他三个单项上的进步同样迅猛。中国女单选手李香怡在青年大奖赛两次夺冠、两获总决赛亚军,中国男单选手金博洋实现了大奖赛总决赛男单奖牌零的突破,并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中国冰舞同样发展迅速,王诗玥/柳鑫宇在刚刚结束的世锦赛中首次跻身自由舞行列,成功完成中国冰舞在世锦赛上的第一次舞蹈表演,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花样滑冰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际滑联特别是冬奥会“中国之家”大力支持。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曾于1995年和2005年两度在中国举办。今年5月,“2018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提前比赛”将在成都上演。6月,国际滑联花样滑冰技术委员年会也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杯作为国内乃至亚洲地区唯一的A级国际滑联花样滑冰赛事,已成为中国冰雪项目面向社会公众的一张重要名片,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不仅推动了花样滑冰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也为中国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宝贵机会,使他们有了展示自己实力和水平的国际舞台。
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的成立适逢冬奥“北京周期”开局之年,协会将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平台,推动花样滑冰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继续发扬中国花样滑冰“开门办运动”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共同为推动花样滑冰运动发展而不懈努力;将“协会”真正建设成为服务于大众的“家”。协会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花样滑冰运动健身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普及花滑运动、扩大花滑人口;利用花滑作为冬季体裁、艺术体裁项目所特有和天然的优势,以丰富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