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世界杯怎么样?
1998年,我上高一,那一年世界杯在法国举行。 当时对足球一窍不通的我被同学们强行拉去观看。 那是我第一次看足球比赛,之前连球都没摸过,更谈不上踢了。 但是我竟然奇异地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可能因为它是无身体接触的队类球赛)。 比赛期间,我和同学每天下午在看完班级里的女生们排练节目后,会跑去学校附近一家叫“球迷乐园”的小网吧里收看当天所有的比赛直播。 “球迷乐园”网速极慢,常常是画面定格在90分钟的时候,但大家依旧看得津津有味,并为此兴奋激动地大喊大叫。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白老师,只觉得网络真是神奇的东西,竟然能让人看到其他国家的城市风景、建筑和人文,还能让人看到远在美国洛杉矶的美国大联盟的比赛(当时NBA尚未在中国转播)。 我记得决赛那天,我们几个同学早早买好啤酒和炸鸡等在电脑前,当镜头给到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大家激动得不能自已。
20年后再回忆起那次比赛,我的脑海中已没有当时的画面,只有那些天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场景一一浮现:从南美大陆到亚欧大陆,从大洋洲到北美洲,互联网将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连接起来,共同庆祝同一个时刻,一起沸腾,一起哭泣。 在那个时代,互联网刚刚兴起,还没有“内卷”这个词,但我相信那时就已经有了“鸡娃”。我周围很多人为了留学美国拼命学习,有的人甚至考出了雅思满分成绩。 而我,作为一个初中都没有完成英语启蒙的学生,居然也能免费享受世界顶级赛事的盛宴,这大概就是互联网最大的普惠价值吧! 去年春节,疫情尚未平息,我独自在外乡过年,白天看CCTV5+重播欧洲杯,夜晚刷微博和贴吧,关注各路“内鬼”爆料,偶尔也会看看所谓“专业”球迷的分析。 但这些都不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十九年前那个暑假,白老师用那台破屏的二手笔记本,下载的模糊不清的录像带。 从那个暑假开始,我对体育理解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原来竞技体育除了“更高更快更强”之外,还有另一重魅力:它让来自各国各地区的普通人,聚集在一起,欢呼、呐喊、哭泣;它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那一刻,血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