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篮球在哪?
从1986年到2021年,中国男篮整整参加了八届世锦赛和奥运会,其中世锦赛七次参赛,最好的成绩是1994年的第八名;奥运会同样七次参赛,最好的战绩是2004年的第八名。 每次看到中国队在世锦赛或奥运会上的失利,总会有人把矛头指向主教练,说教练不会用人,战术执行不到位等等。但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上多次折戟沉沙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在教练身上,而是在于体制,这是属于中国男篮的悲剧。
在中国,任何竞技体育项目取得的荣誉都可以归结到一个人身上——体育总局局长。无论是跳水、乒乓球还是举重,只要在国际赛事上取得了好成绩,媒体和大众都会把奖牌挂在总局局长的脖子上,以此凸显我国体育的强劲实力。 但篮球这项运动在中国与其它体育项目不同,他拥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国的篮球运动员中除了易建联之外全部是职业球员,他们都在CBA联赛中效力。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都是建立在体操、跳水、乒乓等基础之上培养的选手,这些运动员几乎没有参加职业比赛的经历。这就使得篮球成为了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它可以交换金钱和利益,也可以达成政治目的。
自1975年开始,国家体委选择派王非和李梦两位职业球员前往NBA打球以增进与美国篮球界的交往和联系,并培养新的收入渠道。此后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每当中美两国元首会谈时,美国方面赠送的礼品总是由一位篮球运动员来递交,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篮球在中国的“特殊地位”,这种地位使得这个项目能够摆脱体制的限制而独立发展。所以,中国篮协可以在不经过体育总局批准的情况下自行聘请外教,也不用按照总局的意志去使用有资格参赛的运动员(虽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人敢用的)。正是得益于这种特殊的“地位”,中国男篮在世界赛场上有机会去挑选适合的外教,并遵循教练的指挥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而不必像其它项目那样完全听从总局领导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