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误判怎么处理?
我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看到裁判的误判是在01年亚洲杯上,中国队在决赛中与日本队交锋,比赛进行到第36分钟时发生了这样一幕:徐云龙带球突入禁区右侧后传中,吴承瑛中路头槌攻门,皮球击中门柱外沿弹回场内,当时主裁判组阿穆尔没有表示球已出界,而现场转播镜头也给到了边裁的手势,他示意球未出底线,于是球被吴承瑛赶在门将到来之前踢进了远角 不过随后VAR视频助理裁判给主裁判打了电话,经过确认之后,阿穆尔认定此球应该判日本队门线悬案,吴承瑛的进球无效。 这对于双方队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尤其对于中国球员。好在后面中国队凭借于根伟的一射一传2-2扳平了比分,最终通过点球大战击败对手拿到了冠军。
那场比赛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这个门线悬案以外还有当时国足队长范志毅对裁判组阿穆尔的不信任态度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如果我是边裁的话,我不会去管那个球有没有过门线,因为我没有三视功能。” 这句话后来成为国内球迷调侃阿穆尔和当时国际体育仲裁法院主席、荷兰人弗雷德-鲍曼的话柄:“你们都没有三视功能吗?” 在那场半决赛前一天的1/4决赛,韩国与伊朗之间的较量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争议,只是结果正好相反:最后时刻,韩国前锋李天秀利用伊朗守门员开大脚时的失误冲顶破门得分,但这一进球却被主裁判和边裁均认定为越位 由于韩国队的最后一个进球是发生在伤停补时的最后一秒钟内,因此尽管场上时间已经停止流逝,但现场VAR技术人员还是向主裁判提出了回放请求 对于VAR技术的质疑声就此开始在中国国内球迷之中流传开来,直到今天,这种声音依旧存在。
其实,VAR技术并不是一项新发明,早在98年法国世界杯上,这项技术就被用于裁判员在球场周边进行辅助判罚工作 但直到07年的世俱杯上,这项技术才首次被应用在了现场比赛中,只不过当时的应用场景仅限于门线技术(也就是上面所述的日本队与国足的这场比赛的判定)
随着该项技术在07年之后被逐渐推广和应用,其使用范围也逐渐拓宽,像此前提到的韩国vs伊朗的比赛以及今年夏天欧洲杯小组赛英格兰对阵克罗地亚的那场1/8决赛,都有其应用的影子 VAR技术的确能够弥补一些裁判肉眼难以发现的错漏判罚,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比如视频回放过程会让场上运动员分心,也会让场边的裁判组和场上的第四官员分心,这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比赛的流畅度;另外,现在各大联盟采用的这套视频回放系统只能做到“自动判定”,不能做到“人工干预”,这就导致有时候会出现边裁举旗错误的情况下还必须由主裁判作出最终决定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