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有效适应比赛环境?
打羽毛球时,运动员首先需要适应的环境是温度和湿度,一般比较正规的羽毛球比赛,会安排在有空调制冷设备的室内体育馆举行,场馆内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身体容易疲乏,球速也因为湿气加厚而变得较慢,需要选手提前有意识地调整击球力量。
对业余选手来说,更经常碰到的是要适应露天场地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温度较高且湿度极大,并不是适于打羽毛球的气候条件,运动员要在保证身体不会因为大量出汗而虚脱脱水的前提下,尽量快速找到与环境相适应的竞技状态。
其次是灯光,一般体育馆内的光源从顶部射向场地,如果运动员自身存在近视(散光)等问题但平时没有佩戴隐形眼镜的习惯,适应灯光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再次是风向和风力,这也是羽毛球运动特有的影响环境因素,一般而言正规的羽毛球赛事尽可能选择在无风的体育馆内举行,但业余选手间的交流比赛很大可能在露天场地上进行,风向和风力对羽毛球的飞行轨迹影响很大,同样的出球力量有时会因为与球路相悖的风力影响而无法过网,有时又会因为顺风而急速下坠,因此业余选手更需要经常观察场上的风力风向,才能找到更好的赢球办法。
对于参加赛事的运动员来说,提前一两天适应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在上场前2小时就要到场,热身15-30分钟,有意识地多调整一些切吊放网的球路,让自己的眼睛与环境充分磨合,多跑动加快身体的适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