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罚球命中率怎么算的?
NBA有官方统计的只有两分钟的比赛数据,而这两分钟是净时间(去掉两阵休息等等) 也就是说只计两次投篮球命中,一次没中扣除一分,全场比赛计算进球数。 当然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粗略,没有考虑罚球难度和次数等更多问题。 所以会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某某人投篮命中率这么高,才18次出手得50分。他是不是拿了个准MVP? 而如果看一些业余的比赛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人单挑,一人防守,两人距离三分线还有一段距离,进攻方一个变向突破上篮不中,双方拼抢,最后防守方拿到了篮板球。 这时候根据上述方法来给命中率计算得分吗?显然不可行。所以这时候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有效命中率(true shooting percentage)
首先把刚才那个未完成的投篮删去不计,然后按照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其中 代表的是每百次投篮机会进的个数; 为该运动员总投篮数量; 为该运动员投进个数; 为该运动员丢进个球。 当某项运动涉及到大量无法完全控制的因素时,有效性比精确性更重要。在体育分析中,大多数的研究都采用有效率而不是命中率作为衡量标准,因为有效率的定义中已经排除了很多不可控制或极少出现的情况。比如罚球,虽然只有一半的概率能命中,但你只要站在罚球线上,无论是否由你主动造成犯规,你是否会罚球都不再影响结果了,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属于“不可控制”的因素,它们不存在于有效率的定义之中。而命中率却不一样,你第一次投篮不进,很有可能对方就抢断得手了,二次进攻直接得分,这就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这个因素是无法剔除的,它是存在与命中率定义之中的。所以从理论上讲,效率应该比命中率更可靠、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但是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有效率对数据采集量的要求非常高,它只能用来研究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情况的统计数据,而对于单个运动员或者一场比赛的某些特殊时间段则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