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有机胶水和无机胶水的区别?
有机胶水(或称传统胶水)指的是含有动物蛋白的粘性物质,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胶水品种; 无机胶水没有蛋白质成分,是以无机物为主体的一类胶水。 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所含粘性物质的类型不同,由此导致其性能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很多,但主要如下: 由此导致的打法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有机胶水滴出后能形成一层薄膜,因此适合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而无机胶水滴出后会形成较多的颗粒,拉球时对球的支持不够,因此比较适合横拳(近台快攻)打法的选手使用。
2、由于有机胶水是粘性的,因此在击球过程中球的旋转会变得非常剧烈,而无机胶水则不然。因此如果是有机胶水打出来的球路,改用无机胶水打就会变直,反之亦然。这会导致球员在更换胶皮而继续使用同一套装备的情况下,球路会突然改变,对手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3、从使用感受上,有机胶水黏性很好,手感比较细腻,但在控制力方面不如无机胶水;相反,无机胶水虽然黏性较差,但控球较好,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选手对于球感的需求。
4、从使用寿命来看,因为不含蛋白质,无机胶水不易霉变,可以较长时间保存,使用时也不需要浸泡开罐,因此比较省心;而有机胶水则需在用前打开开封,进行浸泡,因此会比较麻烦一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乒乓球运动员都严格区分使用的胶皮和所用的胶水。有的选手为了便于更换胶皮,会选择较为便宜的有机胶水,而对于专业性要求不高的业余爱好者更是无所谓了。现在的乒乓球器材市场,各种型号的胶水都有,品质也是层次不齐,对此,专业人士建议,最好购买大品牌的产品,这样质量有保障些。
其实无论是有机胶还是无机胶,其作用都仅仅是为了把球拍海绵和底板粘合在一起而已,而不能理解成为有机胶能吃住海绵,无机胶能吃住底板,从胶水的化学角度分析,有机、无机胶都不能吃住海绵和底板。那么为什么有机胶水掉板比无机胶水掉板严重呢?
胶水的实质是粘合剂,粘合剂的粘合机理一般是通过分子间力来实现粘合的,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粘合,胶粘剂通过渗透、浸润、扩散到两个被粘物表面,再使两个被粘物表面分子相互接近,通过分子间力作用粘合在一起。粘合强度取决于粘合面的浸润程度、扩散程度和分子间力的大小。显然粘合面越大,浸润和扩散得越好,分子间力越大,粘合强度就越高。
海绵具有多孔性、良好的浸润性,海绵表面与胶粘剂接触面积很大,只要胶粘剂不过于稠厚,就能很好地扩散到海绵,产生强大的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海绵基本不会脱落。而底板的木质纤维比海绵的孔隙致密的多,与胶粘剂的接触面大为减小,浸润和扩散程度也小的多。因此,如何提高底板的粘合强度,防止掉板是胶粘剂研究的首要问题。提高掉板强度的途径是在胶粘剂中加入渗透促进剂(溶剂),通过渗透促进剂对木质纤维的渗透,使粘合剂易于浸润、扩散到纤维,以提高粘合强度。
有机胶水是含有甲醛、苯酚等有机溶剂的树脂胶,它具有快干和很强的穿透性。用有机胶在粘拍前,必须对底板先擦拭渗透促进剂,使底板预先浸透、膨胀,使胶水更容易渗透。同时干的过快的树脂胶也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两者结合使用,使胶水充分地渗透、浸润、扩散到底板木质纤维中,产生高强度的分子间力,粘接强度很大。由于渗透促进剂和有机胶水挥发性非常大,在粘拍固化过程中,挥发速度非常快,涂胶不均匀或底板厚度、密度不均匀,容易造成粘合面空洞,产生应动力。
另外,过于稠厚的有机胶,会因固化速度过快而产生内部应力。这两个应力只要大到足以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就会引起掉板,尤其是底板厚度只有2-2.5毫米,木质纤维比较疏松,厚度、密度不均匀的软底板,掉板更为严重。而性能要求的限制,运动员粘拍时涂胶不可能很均匀,底板也不可能都很致密,厚度、密度十分均匀,因此用有机胶掉板现象很难避免。
无机胶水不含任何有机溶剂,仅用少量水作溶剂,因此它的穿透性、挥发性远远低于有机胶,不会出现有机胶水粘拍时粘度大、易产生应动力和内部应力而掉板的现象。但是因为穿透性、浸润性、扩散性差,仅对底板涂渗透促进剂,还不能达到很好的粘合强度,为此,在无机胶水中加入了渗透促进剂,增加了它的渗透性、浸润性、扩散性,与底板的接触面积和分子间力有所增加,基本不会出现掉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