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赛球迷?

殳萱梦殳萱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以一个老球迷的身份,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说观点:现在中国的足球环境,已经远远不如当年。球迷群体也在急剧萎缩。 中国足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亚洲各国足球队普遍水平较低,中国队偶尔也能出人意料地战胜日本、韩国这样的强队。1980年北京奥运会预选赛,我们不仅击败了当时世界强队阿根廷,还在最后一轮以一球之差错过奥运入场券(点球失利)。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开始逐渐引入现代足球的理念和训练方式,一批具有现代化思维的足球人才开始涌现——贾秀全、区楚良、孙雯等等,他们带领的中国女足不仅在1993年首次夺得世界杯亚军,而且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击败东道主美国队闯入决赛,最终不敌“铁榔头”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遗憾收获银牌。

与此同时,中国男足在九十年代初也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1997年在杨晨等海归球员带领下打进世预赛十强赛,并且曾在1995年亚锦赛中击败日本队。虽然后来由于纪律问题和内讧导致球队士气低落,但在孙瑞雪、范志毅等老将的指挥下,中国队依然能够在比赛中打出精气神,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时期的球迷,对于足球的理解还属于比较朴素的状态,球迷们观看比赛大多是以球队胜负结果为标准,并不关注战术打法以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无论国内联赛还是各种杯赛,只要最终结果好,观众就满意,俱乐部就能得到赞助。于是我们看到,当时的职业联赛除了少数几个甲A球队拥有固定门票收入外,大部分球队要么靠当地政府支持(如大连、吉林),要么依靠企业输血(天津、沈阳),或者两者都有(如成都)。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字号球队水平逐年下降,中超联赛也逐渐失去观赏性,球迷数量开始减少。加之互联网的兴起,各类足坛内幕八卦消息通过自媒体快速传播,引起粉丝群体不断分化,从最初的几千万人观看比赛,到现在的上百万,甚至不足十万,可以说急剧下降,球迷圈也被各类骂战分割得支离破碎。 现在的中超联赛,已经很难让人看到当初那种令人激动万分,为之疯狂的状态了。球队打平就可以拿到奖金,输球也无所谓,反正有体制照顾,顶多降级,资金流永远充沛。队员训练不积极,出场打酱油,场下挥霍无度,喝酒泡吧嫖娼,无所不干。球迷谩骂怒吼,也无济于事,该看的人还是看,该退的钱还是要退.... 真的要说,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早非昔日吴下阿蒙。

佟沛芝佟沛芝优质答主

我不是资深篮球球迷,但是也追了十几年,所以对一些常规操作也不意外。CBA和中国国家队的发展越来越好,整体环境在改善,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现在中国国内的赛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看台和场地之间隔着广告屏蔽,座位贵,看球体验差;个别安保的执勤态度非常恶劣;个别工作人员的专业态度也非常差,总之就是,氛围不浓,服务不行。大家花钱是来看球的,不是来看大牌子的。所以花钱来球馆看球的人肯定少。特别是安保这种人,就应该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出现,而不是在别人拿手机自拍的时候挥舞着警棍大叫“把手机放下去”,我以前亲身经历。这样的人就是看球环境的败类!

CBA现在的球迷文化水平和参与度比以前好太多了。比如在我印象中,CBA刚开始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时候,大部分球迷只是单纯的支持主队。我记得05年中国男篮大胜卡塔尔的半决赛,我在宿舍用电脑看网络直播时,有同学非常激动地欢呼,但是问我:“中国赢了哪支球队啊?”这种场景让我感到非常尴尬。现在不一样了,在国内,除了球迷对CBA和国足的支持以外,很多有理智的球迷对国家联赛水平和国家政策有批判和监督的态度。大家的视野更开阔,心态更理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赛风赛纪还是无法和欧美日韩等高水平联赛相提并论。在欧洲和美国的高水平篮球联赛看台上,一般只有主队球迷和中立球迷。因为水平很高,大家都有欣赏的价值。而且大家也不会因为不喜欢球队X,就觉得X队的球迷都是坏人。但是在中国赛场,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积弊原因,个别城市个别队的个别球迷有拉横幅人身攻击对手的行为,这是大忌。个别球迷有非常严重的“地域黑”色彩,有“我是球迷”和“我不是流氓”的自嘲和自黑,这属于反向话梅。大家的水平,不应该是这样的。

还有就是,个别主队球迷用高分贝喊叫声,拍打座椅声和跺脚声等明显破坏对手注意力的方式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这也不应该。

所以双方综合来看,中国赛场的球迷文化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包括安保、场馆等服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