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册封过日本吗?

叶安舟叶安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大增,为了摆脱西方殖民者影响和中国争夺亚洲的统治权,开始侵略朝鲜和我国(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取了俄国在中国的东三省),中日之间摩擦不断;抗战前东北易帜,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又因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且是日本扶植的伪满皇帝,所以国民党政府对这段历史非常敏感。 于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或称上海事变)爆发后,中东路事件尚未完全平息,蒋介石就电邀溥仪到天津马厂赴宴并加以囚禁;同时任命何应钦为“华北军事委员”,统帅驻冀、绥、豫各部国民党军队,准备对日军进行自卫反击。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严阵以待,以及华北民众抗日呼声的高涨,日本一面严辞交涉,要求撤换指挥官,归还越界的八路军,停止国民党军队的反日运动;另一面调整部署,加强进攻力量,并继续轰炸太原以南和以东地区的战略要地。 1935年11月,日军由古北口侵入热河,直逼长城线,国民党军奋起抗击。日军见攻占热河的时机还不成熟,遂于12月由古北口主动退出。

1936年月5月,由于苏联援华战略物资陆续运抵新疆迪化(即乌鲁木齐),经西北军集结后陆续东输,所以何应钦认为进攻延安以粉碎中共力量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10月初命令刘峙、毛炳文等部向延安发起攻击。由于红军主力此时正在陕北东部准备给进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因此延安守备兵力甚为空虚。经两昼夜激战,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外围诸县,并将延安包围起来。

但随后来的并不是国民党幻想中的胜利。11月底,为了调动敌人进攻延安,红一方面军主力转至陇东,准备在东线展开作战。而国民党军因指挥紊乱与情报失误,先遣两个师进占延安以北地区后,后续部队遭共军截击,伤亡惨重。 这次进攻未能达成预设的战略目标。

别雨妍别雨妍优质答主

日本国全称为日本国,由四个主要岛屿和6800多个小岛屿共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组成,在太平洋的西北部,隔东海、黄海和朝鲜海峡同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相望。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全境共有岛屿3,977个。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1.6万余个小岛和1,500个沿海小岛组成。海岸线长1万3,500公里。国土面积37万8000平方公里,为世界第61位(1995年),比台湾省大33。8倍。属温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日本地热资源丰富,有大大小小的活火山100多座。

大约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期的时候,日本的各个古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其中以邪马台国和倭奴国这两个部落联盟最为强大。经过激烈的攻杀,最后由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打败了倭奴国,统一了这两个强大的部落,逐渐形成了日本的雏形。东汉光武帝的时候,邪马台国、倭奴国等十多个古部落就曾派使臣到东汉王朝朝贡,从而与东汉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战乱不断,东汉王朝也名存实亡,日本古部落与汉朝的往来也中断了。到魏文帝曹丕称皇后的当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倭奴国的国王派了一百多人的使团到洛阳朝见皇上。曹丕很高兴,下诏招待倭国使臣,并赏赐了倭国国王金印一枚。这枚金印重八斤,一寸九长,上刻“倭国王”三个字。

后来,倭奴国在内乱和各部落联盟征战中战败,使势力衰落了下来,就再也不向中原王朝进贡了。到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派使臣朝见皇帝,又恢复了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孙吴政权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同日本都有交往。南朝宋文帝曾派大臣陈骞到日本,“教倭人攻城攻具消息法”,即教授筑城攻守的军事技术。

隋王朝建国后,也收到了日本国多次派人来的“贡使”,隋文帝都给以回礼,但是日本再派来的却不是使者,而是探子。他们向当地的官府打探和刺探军情国情,隋炀帝得悉后十分生气,停止了和日本的交往。

隋炀帝末年,日本派到流求(现在的台湾)去的“遣隋使”,遭到流求人的攻击,日本使者就请求唐朝为他们平息流求,唐高祖以天下还未统一,没有答应。唐灭隋后,两国交往逐渐增多。当时日本叫做“倭国”,高祖鉴于隋朝时他们曾派间谍刺探国情,下诏令不许他们到中国来。贞观二年(628年),倭国新天皇遣使到长安朝拜,因天皇(日语称“大王”“大帝”),唐朝的皇帝称为“天可汗”和“天子”,所以来使请唐太宗下诏,正式把“倭”国改为“日本”。

此后,两国通使更加频繁起来,并派出了大批学生、留学生和学问僧来中国学习,连日本的藤原广利,苏我马子等公卿贵族、大臣也来中国考察。日本的“遣唐使”共有13批,1200多人,其中留学生500人以上。这些留学生们在中国学习了十年到三十年,学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礼仪、典章、生活制度等等。他们回国时也带回来各种工匠和技术人员。“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如日本至今使用的“朱印船”等就是从唐朝传过去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