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爷哪年来中国?
祝毅最佳答案
2010年9月4日,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日。 早上到上海大学延长校区附近的一个小区租房处取护照,办签证用的;下午赶到虹桥机场,在机场附近住了一晚(便宜); 5号早上赶去浦东机场,坐德亚航空公司的飞机去柏林;晚上回到汉堡; 6号一大早来到勃兰登堡门下等待,为了抢位置还提前好几个小时过来。等呀等呀,终于盼到了施特劳斯爷爷和孙女的到来!!! 激动的无法言喻啊! 当时正逢中德两国一甲子(60周年)的庆典时期,两国元首会晤,各种大型庆祝活动展开。在门口等着和施斯特劳斯祖孙俩合影的人群真的是无数!!!
幸好我提前了好几天过来,不然真怕自己抢不到位置! 和施斯特劳斯祖孙俩合完影以后又迫不及待地想多亲近,于是跟着他们进了博物馆(免费)参观。 在大厅里遇到了一个中国的小女孩(也可能是中学生吧,长得很高了)独自一人在欣赏乐团演奏。我不禁多看了她几眼——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和贝多芬合奏的小姑娘。时光荏苒,一晃眼十几年过去,小姑娘也长成青春少女的模样啦…
演出结束后,很舍不得离开,于是在后台和祖孙俩又合影了一次。然后带着满足的心情离开。
根据史料记载,施琅生于明天启六年,即公元1626年。施琅早年家道衰落,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到了台湾,被驻台明军将领收留。明朝灭亡以后,施琅仍然坚守“大明遗臣”的立场,和郑成功等人一同坚持与清军作战。然而郑成功在台湾驻军多年不归之后,对大陆的清军逐渐懈怠,施琅便抓住这个时机,在康熙六年(1667年)时率领部众叛逃到大陆。
此时福建总督是施琅的老乡,名叫陈锦。陈锦对施琅的到来非常高兴,马上将他推荐给了福建总兵官蔡磷。不久之后,施琅又利用自己的台湾背景,得到郑成功的养子郑经的重用,被任命为中军。后来郑经率领清军进攻厦门,施琅趁机反水,为郑经夺取了厦门。郑经因此对他恩宠有加,将施琅视为心腹和股肱之臣。
然而施琅并没有满足于郑经给他的这些赏赐,反而暗中与大陆上的清军来往甚密,还为清廷提供闽南和台湾地区的相关军事情报。郑经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愤怒,不但将施琅全家老小处死,还把他流放到台湾岛上最苦的地方做苦役。后来郑经的儿子郑经继位,看到施琅已经完全没了利用价值,干脆将他斩衰。可怜施琅在垂暮之年,被砍断了一条腿。
康熙十四年,台湾地区的清军发动了兵变,他们一起推举施琅为首领。尽管此时的施琅仍然是一只断腿残废,但是台湾兵士仍然对他很崇拜,甚至愿意生死与共。施琅率领这支队伍,杀死了郑经之后占领了台湾,甚至还逼迫郑经在投降书上加盖了玉玺。郑经被迫带着残余的队伍逃往澎湖,施琅则趁机攻占了台湾本土。
在收复台湾一年之后,施琅便病逝于福州,时年已经65岁。施琅一生历经明、郑、清三朝,但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荣华富贵,先后投靠了郑芝龙、郑经、清廷的陈锦、蔡磷、康熙等多人。因此从施琅一生的经历来看,他绝对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角色,并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立场。后世有人甚至评价施琅,他是一个“一生用之不尽,换之不竭,而又无羞耻之心的大卖军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