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现代武术?
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没落,原因有很多。 比如近代武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从江湖地位到“贱业”)。 又如民国时动荡不安导致人们无法安心练习传统武术(连饭都吃不饱谁有功夫练武啊)…… 但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传统武术自清末开始就已经严重失传了!
我们现今学习传统武术的时候,只能以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资料作为依据。而这个时候的中原正统武林其实已经没落了——中原本来是个武术大派系,但这个时候外来的拳种已经在本地兴盛起来并迅速取代了本土武艺的位置。 比如河北武术主要是以太极为代表的内家拳;而东北的武术主要以太祖拳和戳脚为主;两湖地区则盛行南拳。
这些新兴的拳种之所以能够战胜旧的有生力量主要是因为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各地军阀混战,人口大量减少。使得原有的传承链条被突然打断。那些原来靠着师徒传承的武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口支撑而逐渐走向消亡。 加上建国后对传统武术的一波打击,很多优秀的拳种就此绝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在中国的“流行”还只是个地域现象而已,其关注者的范围还是相当局限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体育娱乐方式的选择日益丰富,武术运动在中国越来越呈现出市场渐趋萎缩的局面。虽然从竞技武术而言,与之相关的电视转播、商业开发、市场化运作等都在逐步推进,但“叫好难叫座”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功夫在欧美“流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美人对中国的文化、中华武术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而现代传媒,特别是武侠电影,使他们获得了这种满足。成龙、李小龙以及《少林寺》等在电影银幕上所展现的精彩武术动作,是经过影视特技处理后夸张的效果,很难有现实的参照。而现代大众传媒的娱乐性、通俗性等特征,又使中国武术被“国际化”“大众化”了,从而使欧美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文化、中国武术的认同感不断提升,一些人产生了对武术实战性的误识,进而成为习武者。
同时,与中国的都市化进程日渐加速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压力、心理亚健康等问题产生形成对照,欧美一些人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时代之后,普遍渴望回归自然、追求自然、拥抱自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武术所蕴藏的“天人合一”理念和“大道至简”思想,与他们的追求恰好“合拍”,促进了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与中国功夫的向往。
还有,中西方文化思维逻辑的差异。西方人的逻辑思维使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中国功夫中的某些精髓却只能在感性的“悟”中方能领略,比如“内功”,比如“以柔克刚”,这些对于西方人而言,具有不可证实的“科学”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功夫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一门永远“读不完的书”,进而使一些“武术迷”终身投入武术的学习。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是,对于大多数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对“中国功夫”这一武术称谓,与“中医”对“中国”的理解具有相近性的。在他们的眼中,“功夫”是源于“中国”的武术,或者说,只有“中国”的武术才能称为“功夫”,而“功夫”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西方的搏击术只能叫“拳击”“空手道”等等。因而,从文化接受、传播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源流上的差异,使中国功夫从文化背景与心理认同上都天然地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