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乒乓楼在哪里?
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中央决定由中财委(财政部和原财经委员会)主持,在北京建一座国字号的大楼,用以接待外宾、办公用。 选址位于东单北侧的北京饭店旧址一带,理由是交通便利,可直抵外国使馆;且此处地段好,建筑体量较大,适合作大规模开发。
当时的设计方案是“东西合璧”,即大楼主体部分是西方的建筑风格,而楼内设备设施则为中式布局。然而,这个设计方案并没有得到落实。
后来,由于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日内瓦的万国奥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举办奥运会,并成功取得主办权,国际社会的互动日益频繁。
为了进一步彰显大国形象,经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决定将已经下马的国字号建设项目重新启动,并以“新北京”的名义于1958年1 月17日正式开工。 这次开工建设的“新北京”项目包括: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全国工人俱乐部等。其中,作为“新北京”项目的核心工程,人民大会堂于1958年10月竣工。 而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所有的大型项目都必须从国外进口重要设备和材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刚刚组建不到一年的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简称“建材局”)竟然接到了建设“国字头”工程的任务——兴建中国第一座国家级乒乓球馆,即现在的人们所熟知的“中华乒坛圣地”——乒博馆。
中国乒乓楼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东大道乡东大道村三组,在朝阳与锦州交界处,毗邻朝凌客专,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始建于2002年3月,12月竣工。中国乒乓楼为全砖混建筑,楼内各项设施齐全,是全国第一座为专门培养乒乓球人才所建的私人建筑。现该楼为朝阳县东大道乡乒乓球培训基地,楼内常年举办业余乒乓球培训班,已有百余名国内外学员毕业。
在朝阳与锦州交界处有一处私人建筑--中国乒乓楼。它背靠松林,面向田野,傍依通古喇河,毗邻朝凌客专,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一处适宜运动休闲的好处所。这座建筑面积达到120平方米的全砖混建筑,是一座三层楼,楼内设有宽敞明亮的高标准乒乓球训练场地,餐厅、宿舍、办公室及卫生间等服务项目一应俱全,该楼各项设施齐全,可一次性接待二十名以上学员,现已接受省内及国内外学员近百名毕业。中国乒乓楼于2002年3月正式动工兴建,同年12月竣工。
该楼的主人张明远先生是一位热心社会事业的基层体校教练员。为响应国家兴玉科教的号召,从抓青少年体育运动这项基础工程入手,自己筹集资金,自找施工队伍,耗资近十万元建造了这座全国第一的中国乒乓楼,以此推动朝阳乃至辽宁的乒乓球运动。
张明远,1946年6月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酷爱体育运动,尤喜乒乓球,少年时代随朝阳体工队名将李振生教练学球,青年时代在朝阳县体校任教练员,专门从事青少年乒乓球运动人才培养工作。39年来,他呕心沥血,言传身教,亲自培养出100余名不同级别的乒乓球人才,其中象朝阳乒乓球王子曹明,朝阳二龙赵磊、胡松,朝阳县常兴镇徐龙、徐鹏父子,锦州市赵亮,辽宁省乒乓球队张璐阳等,都曾得到过他的指点和熏陶,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阳乃至朝阳省,乃至国家的乒乓球运动水平都浸注着张明远先生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