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乒乓楼在哪里?
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中央决定由中财委(财政部和原财经委员会)主持,在北京建一座国字号的大楼,用以接待外宾、办公用。 选址位于东单北侧的北京饭店旧址一带,理由是交通便利,可直抵外国使馆;且此处地段好,建筑体量较大,适合作大规模开发。
当时的设计方案是“东西合璧”,即大楼主体部分是西方的建筑风格,而楼内设备设施则为中式布局。然而,这个设计方案并没有得到落实。
后来,由于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日内瓦的万国奥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举办奥运会,并成功取得主办权,国际社会的互动日益频繁。
为了进一步彰显大国形象,经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决定将已经下马的国字号建设项目重新启动,并以“新北京”的名义于1958年1 月17日正式开工。 这次开工建设的“新北京”项目包括: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全国工人俱乐部等。其中,作为“新北京”项目的核心工程,人民大会堂于1958年10月竣工。 而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所有的大型项目都必须从国外进口重要设备和材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刚刚组建不到一年的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简称“建材局”)竟然接到了建设“国字头”工程的任务——兴建中国第一座国家级乒乓球馆,即现在的人们所熟知的“中华乒坛圣地”——乒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