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为什么?
简单答一下,中国队的问题出在一群无能的人,在干着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上。 中国足球的基础,青训体系是瘫痪的。从6岁到14岁,这个阶段应该是球员技术能力养成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但是现在的青少年能够有机会参与足球训练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了(除了少数传统足球强校以外),那些能接触足球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具备一定运动天赋的,在这个培养体系健全的国家,这些孩子从小都会被系统的进行足球技能的训练和比赛,他们的未来可以选择的职业很多,可以成为足球运动员、足球教练或者足球经纪人,甚至是跟足球相关的产品研发、场地设施建造甚至球员餐饮安排等等。当然大部分最终还是沦为平凡的普通职业人,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在困境中坚持的能力,以及无论如何都能拥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 而现在,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呢? 也许只有万分之一吧!绝大多数孩子的唯一选择就是高考,考大学,考好大学!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我们居然还想让这一群连选择自己的能力都没有的孩子选择你的喜欢?这可能吗? 这很残酷,也很现实。
但这就是现状,中国足球的现状。一群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巨婴们在尝试养育一个婴儿。 我们一直在谈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建设,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给过这个青训体系任何养分,相反我们在不停的摧残它。 足协就像是一个无赖,一直在向青训体系要钱要物,却从来不给人家付工资。最后搞的青训体系苦不堪言,终于受不了了,选择了逃离。
所以别笑话张稀哲了,不是他无能,而是我们的青训体系无能。
欧洲、南美、中北美、非洲、西亚、东南亚的足球理念、发展、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东亚就是二者结合部,日韩跟东南亚的差距很小。像东南亚这种完全职业化没搞起来的,其实只要把联赛搞好,提升空间非常大。国足跟他们差距不是特别大,在这种特殊区域内成为霸主,跟中国硬实力差不多。
当然,这里面还有人口因素。在国际竞争中,很多时候硬实力差不多,人口能发挥出比较明显的优势,国足就是典型的例子。国足跟其他AFC球队掰手腕,人口就是绝对的优势。但是像与日韩这种软硬件都过硬的国家竞争,人口就毫无意义。
虽然我们人口基数大,喜欢足球的也很多,但整体上讲,喜欢的人还是太少,真正坚持踢球的就更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甚至泰国越南的足球人口是远超中国的,而他们国家的总人口可能也就一两千万左右。他们国家喜欢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远超我们。这些国家能保持一定的竞技水平,足球人口多是基础。泰国足球人口能达到100万,越南90万。
我们搞过几次足球人口调查统计,有2000万的,也有1000万左右的。这样的数据其实很可疑,喜欢是真喜欢,但是能称之为足球人口的有多少就要打问号了。比如学生上体育课踢了一场足球,比如看了一场球,就能算足球人口吗?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那足球人口确实很多。
足球人口要有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义,比如每周训练一到两次。这样的标准才能真实有效的统计出足球人口。而我们真正踢球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能从事专业训练的则更少。这就是我们人口虽然多,但足球人口少,真正想踢球且能坚持下来学有所成的更少。这是人才产出和整体水平上不去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技战术或者训练水平不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