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有没有主场优势?
有,但很小! 2014年世界杯半决赛,拜仁对阵法甲豪门巴黎圣日耳曼队。 在内马尔等巨星缺阵的情况下,德甲霸主以3比0的比分轻松获胜。 如果算上加时赛,德国队在上半场就有7次机会击中外围任意球,而巴黎仅有两次。
上半场比赛,两队门线案件频发,共产生了6次门线案件,其中5次对巴黎有利。 下半场开场不到6分钟,蒂亚戈-席尔瓦手滑造成乌龙,将比分扩大到2-0。第82分钟,里贝里助攻罗伊斯锁定胜局,3-0! 比赛最后时刻,主裁判还判给拜仁一粒点球,但是被诺伊尔拒之门外后,这粒“乌龙”的点球也就失去了效力。
整场比赛,法国队在射门次数上以16-9领先对手,但在命中目标率方面,德国队却以50%(7/14)远高于对手的21.4%(3/14)。 2010年南非世界杯半决赛加时赛中,斯洛文尼亚队与巴西队的比赛中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双方90分钟内战成0-0平,加时赛双方各入一球,战成1-1。 点球大战中,巴西队球员因心态失衡,连续罚失两个点球,斯洛文尼亚队就此晋级决赛。
理论上世界杯没有主场优势,举办国可以定义为东道主,不能算为主场。
主场优势即home court advantage,主场优势的存在,使得在同等条件下,主队的胜率要明显高于客队,主场优势是体育界和经济学界的热门研究问题。主场优势的概念早已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现代心理学认为,主场优势可以解释成心理上的“主场效应”(HomeCourt Effect)。
主场效应也存在于政治学之中,即人们在选举的过程中,更容易选择本地的候选人,而非外地的候选人的倾向性。由于“主场优势”一词主要在体育界使用,而政治学的“主场”含义与体育界有显著区别,在政治学中一般使用本土偏好一词。
1、心理因素
当一支球队在自己的主场作战时,在心理上自然会有一种自豪感和占有感,会认为自己占据主动。从而发挥出色。
2、适应环境
长期在一个地方比赛,使得对比赛场地和周围环境十分熟悉,在心理上已经适应了这种比赛环境,而不像客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适应环境,所以主场也有利于调整状态。
3、球迷的助威
当观众大部分倾向为主队加油时,一方面加强了主队的气势,另一方面容易使客队自乱阵脚,所以从战术上帮助了主队。而在中立场地,就没有这么有利的“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