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拍篮球?
我们需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好动”都是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不是所有的好动孩子长大后都会得多动症。 那么什么是多动症呢?它有哪些症状表现和特征呢? 多动症,也叫作 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病之一,全球范围内患病率约为5%-10%,我国约有6000万左右的患儿受到该病的困扰[1]。
ADHD在儿童期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好动不安,伴有冲动性行为以及学习困难等;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这些现象会持续存在或恶化,并且会持续到成年期,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和社会功能损害。 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患有ADHD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
• 3~7岁的儿童:在游戏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很难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难以遵守规则,话很多且经常自问自答;
• 8岁左右的孩子:上课时小动作多,乱跑乱跳易生气,情绪波动大,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 9岁以上的孩子:出现学业问题,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逃学,常有偷翻家人钱包、偷拿商场东西等不诚实行为;
• 青少年:会出现抽烟喝酒、打游戏、早恋、辱骂父母、打人等等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多动症在孩子童年时期更容易发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成年后发病。而且,无论孩子还是成人,一旦确诊患多动症,病情是不会自行好转的。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或表现,应及时带其进行专业评估与诊断,确定是否存在多动症的倾向。
既然知道了多动症的表现和危害,接下来我们就要了解一下,为什么有些孩子天生就爱动爱玩?是不是每个“好动”的孩子以后都会得多动症?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儿童“好动”都属于正常的生理范畴,并不存在大脑皮层过度活跃的问题,更不会将来得多动症。 因为,无论是多么活泼好动的儿童,他们的头脑和躯体总是显示某种程度的协调,即我们的日常所见的“好动”。这种“好动”是有节律性、时间性和指向性的。例如,一些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总喜欢扮演“领导”的角色,指挥其他小朋友,他们可能看起来非常专注,甚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好动”是在为自己将来的社交能力打基础。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环境因素对孩子“好动”的影响,如家长性格中的“好动”基因、家庭氛围、周围人的反应等等都有可能让孩子变得“好动”起来。
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好动”已经影响到自己正常生活和学习,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尽早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一部分孩子可能会逐渐表现出冲动任性、攻击他人、自伤等不良行为,甚至会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幸运”地拥有一个好动但不失自我的健康人格!